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逻辑与路径:国际经验与本土选择

被引:70
作者
黄辉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 混业监管; 监管工具; 监管目标;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9.03.010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新型金融组织、业态和产品不断涌现,给传统的机构型分业监管模式带来了重大挑战,中国金融监管进入大变革时代。在2017年11月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后,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原来的"一行三会"为"一委一行两会"。此番改革的核心在于加强监管协调,引入功能监管和强化审慎监管,但仍然保留了以行业为基础的分业监管体制。在监管逻辑上,应当借鉴经济学的丁伯根法则和公共选择理论,金融监管应当以统筹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心,根据金融风险的分类界定监管政策目标,配置相应的政策工具,最大限度地利用协同效应和减少冲突效应,并保障监管部门有能力抵制相关利益集团的负面影响。在改革路径上,虽然没有在根本上变革监管模式,但这符合我国现阶段金融特点和市场发展水平,值得充分肯定;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体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具体国情,进行监管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从分业监管完全转为混业监管。在混业监管模式中,不宜采用将各个分业监管机构简单合为一体的统合监管模式,而应采用目标(双峰)监管模式,按照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的目标差异划分监管职责和设立监管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7+194 +194-19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检讨与反思:分立与统一的视角 [J].
黎四奇 .
现代法学, 2013, 35 (05) :76-87
[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法制构建与中国回应 [J].
袁达松 .
法学研究, 2013, 35 (02) :190-208
[3]   金融监管体制选择:国际比较、良好原则与借鉴 [J].
张晓朴 ;
卢钊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9) :79-87
[4]   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国际实践 [J].
刘志洋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8) :77-84
[5]   我国金融业统合监管体制的实现路径分析 [J].
杨东 ;
陆徐元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6) :74-79
[7]   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J].
曹凤岐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6 (04) :57-66
[8]   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选择 [J].
廖凡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09-115
[9]  
投资型众筹的法律逻辑[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彭冰, 2017
[10]  
商事法论集[M]. 法律出版社 , 王保树,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