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被引:21
作者
王让会
王晓伟
游先祥
张慧芝
吴世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
[3]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生态系统; 结构分析; 胡杨群落; 演化规律; 可持续建设;
D O I
10.13866/j.azr.2002.02.002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以塔里木河为中心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 ,植物种类及生活型单一 ;动物种群也不够丰富。荒漠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在河岸林风沙土中 ,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分别占 6 3.1% ,2 6 .8%和 10 .1% ,在柽柳根际土壤中 ,细菌及放线菌分别占 96 .74 %和 3.2 6 % ,而胡杨根际土壤中则全部为真菌。生物种群的这种特点 ,决定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特殊性。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造成了天然植被衰退、土壤干旱、盐渍化、沙漠化发展 ,加之大风及沙尘暴频繁 ,生态环境脆弱特征明显。以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群落十分多样 ,随着系统内的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及气候条件的相应更替 ,群落的结构及组成也自然要随之变化 ,最终一种生态系统将为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代。以水资源为中心 ,大力营造生态工程 ,优化系统结构 ,实行动态监测与管理 ,实现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干旱区绿洲发展与环境协调研究 [J].
傅小锋 .
中国沙漠, 2000, (02) :96-99
[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变化研究 [J].
王让会 ;
韦如意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42-245
[3]   恢复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J].
彭少麟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 (03) :188-192
[4]   塔里木河胡杨林生境特性及其治理措施 [J].
朱朝阳 ;
张玲 ;
于军 .
新疆环境保护, 2000, (02) :101-104
[5]   对于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初步认识 [J].
钱正英 .
中国水利 , 2000, (01) :5-8
[6]   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观与生态观 [J].
夏汉平 ;
杨少海 .
生态学杂志, 1999, (06) :47-53
[7]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