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脱钩潜力评价

被引:7
作者
杨振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 IPAT模型; 脱钩潜力; 地区差异;
D O 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1.01.026
中图分类号
TK018 [];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在分析我国199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测算各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临界值与脱钩潜力,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趋同趋势明显,但脱钩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对脱钩潜力具有较大影响,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是增强脱钩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为国家和区域制定相应的能源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J].
李世祥 .
中国软科学, 2010, (07) :23-35
[2]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孔婷 ;
孙林岩 ;
何哲 .
资源科学, 2010, 32 (07) :1222-1229
[3]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J].
王崇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35-37
[4]   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decoupling)评价 [J].
宋伟 ;
陈百明 ;
陈曦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9) :1532-1540
[5]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 [J].
王虹 ;
王建强 ;
赵涛 .
统计与决策, 2009, (17) :113-115
[6]   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分析 [J].
于法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0) :34-44
[7]   循环经济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其科技基础研究 [J].
安文 ;
史珍 ;
何晓晴 .
资源与产业, 2006, (05) :92-95
[8]   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 [J].
陈百明 ;
杜红亮 .
资源科学, 2006, (05) :36-42
[9]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土壤侵蚀退耦指标体系 [J].
贺秀斌 ;
文安邦 ;
张信宝 ;
朱波 .
土壤学报, 2005, (05) :150-154
[10]   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的C模式 [J].
诸大建 ;
黄晓芬 .
环境保护, 2005, (09) :3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