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高志 [1 ]
徐阳春 [1 ]
沈其荣 [1 ]
沈兵 [2 ]
王金铭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2]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复混肥; 氮素形态; 玉米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料中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2种土壤玉米苗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土上,施用酰胺态氮为单一氮素形态的复混肥料时,玉米的出苗率明显下降;而用部分铵态氮替代酰胺态氮后制成的混合态氮和由铵态氮与硝态氮构成的复混肥对玉米的出苗率影响较小;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潮土上生长的玉米出苗影响较小,各处理的出苗率可达到90%以上。生长45 d玉米苗的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在黑土上均以全酰胺态氮的配方最高,地上部干重较其他配方增加10%左右;而在潮土上则以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方的效果最好,铵态氮和酰胺态氮混合的配方在2种土壤上均较差。玉米苗期的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在2种土壤上均以在复混肥料中含有适当比例硝-铵态氮的配方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硝酸盐供应对玉米侧根生长的影响 [J].
郭亚芬 ;
米国华 ;
陈范骏 ;
张福锁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01) :90-96
[2]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碳水化合物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J].
曹翠玲 ;
李生秀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457-461
[3]   氮肥用量和氮源形态对饲料玉米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J].
黄庆 ;
孙映波 ;
马曼庄 ;
张壮塔 ;
柯玉诗 .
广东农业科学, 2001, (06) :27-28
[4]   不同形态氮素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J].
黄武杰 ;
李少泉 .
广西农学报, 2000, (03) :23-26
[5]   不同小麦品种苗期对混合形态氮素营养的反应 [J].
戴廷波 ;
曹卫星 ;
孙传范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14-18
[6]   叶菜类蔬菜施用不同氮磷钾复混肥和硫肥的效应研究 [J].
陈建生 ;
张发宝 ;
JamsD.Beaton ;
AlHenderson .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01) :33-35+45
[7]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J].
肖凯 ;
张树华 ;
邹定辉 ;
张荣铣 .
作物学报, 2000, (01) :53-58
[8]   不同氮肥种类在土及黄绵土中的转化 [J].
同延安,张文孝,韩稳社,邓金兰 .
土壤通报, 1994, (03) :107-108
[9]  
土壤农化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1988
[10]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