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的危害与田野菟丝子的防除作用

被引:23
作者
昝启杰
王伯荪
王勇军
张军丽
廖文波
李鸣光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4] 深圳
[5] 广州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控制; 危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1 [杂草防治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通过对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危害并有田野菟丝子 (Cuscutacampestris)生长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薇甘菊的危害极其严重 ,对各样地的覆盖度高达 75 %~ 95 % ,样地共有 111种植物 ,其中属于重度危害 (III级 )和极重度危害 (IV级 )的植物达 4 0种之多 ,占总数的 36 % ,不受危害(0级 )或轻度危害的植物仅两种。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 95 %降低到 15 %~ 2 5 % ,较好地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而不会致死样地内其它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822 / 8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薇甘菊的防除 [J].
王伯荪 ;
李鸣光 ;
余萍 ;
廖文波 ;
昝启杰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49-53
[2]   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生态评价 [J].
昝启杰 ;
王伯荪 ;
王勇军 ;
廖文波 ;
李鸣光 ;
徐华林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60-63
[3]   菟丝子致死薇甘菊 [J].
韩诗畴 ;
李开煌 ;
罗莉芬 ;
刘文惠 ;
陈巧贤 ;
彭统序 ;
李丽英 .
昆虫天敌, 2002, (01) :7-14
[4]   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杀灭试验 [J].
昝启杰 ;
王勇军 ;
梁启英 ;
王伯荪 ;
廖文波 ;
不详 .
生态科学 , 2001, (Z1) :32-36
[5]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 [J].
昝启杰 ;
王勇军 ;
王伯荪 ;
廖文波 ;
李鸣光 .
生态学杂志, 2000, (06) :58-61+77
[6]   外来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出现 [J].
孔国辉 ;
吴七根 ;
胡启明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1) :27-27
[7]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J].
马克平,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4, (04) :231-239
[8]   微甘菊生活史及其对除莠剂的反应研究 [J].
胡玉佳 ;
毕培曦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