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61
作者
肖燚
欧阳志云
朱春全
赵景柱
何国金
王效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世界自然基金会
[3] 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评价; 岷山; 生物多样性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综合运用大熊猫生物学与行为生态学研究成果、遥感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系统研究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 ,明确岷山地区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 ,分析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以期为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及其与岷山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协调提供依据。遥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岷山地区以森林为主 ,各类森林面积 1 91 790 3.4 4 hm2 ,占 5 5 .4 2 % ,将与大熊猫生境密切相关的森林植被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等 ,其中亚高山针叶林面积 5 380 4 9.6 4 hm2 ,占全部森林的占 2 8.0 5 % ,落叶阔叶林面积 4 6 1 35 5 .6 7hm2 ,占2 4 .0 6 % ,针阔混交林面积 4 0 30 36 .2 6 hm2 ,占 2 1 .0 1 %。结果表明岷山地区有大熊猫潜在生境 1 32 3789.1 5 hm2 ,由于森林资源利用、交通、农业活动影响、居民薪柴砍伐 ,以及生境破碎化与生境隔离等导致的生境丧失 5 5 341 3.4 5 hm2 ,目前尚存的大熊猫适宜生境 770 375 .7hm2 ,由于交通等隔离而成为至少 5个相互分隔的生境单元 ,大熊猫种群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有效地保护岷山大熊猫 ,首先应充分注意到各种人类活动 ,尤其交通的建设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其次要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 ,
引用
收藏
页码:1373 / 13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卧龙大熊猫生境的群落结构研究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0, (03) :458-462
[2]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 .
生态学报, 1996, (02)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欧阳志云 ;
张和民 ;
谭迎春 ;
张科文 ;
李洪举 ;
周世强 .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1995, (03) :13-18+2
[4]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之二) [J].
易同培 .
竹子研究汇刊, 1985, (02) :20-45
[5]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之一) [J].
易同培 .
竹子研究汇刊, 1985, (01) :11-27
[6]   卧龙地貌的特征和大熊猫 [J].
刘淑珍 ;
郑远昌 .
野生动物 , 1984, (04) :6-7+5
[7]   竹子与大熊猫的营养 [J].
唐稚英 ;
陈凤英 ;
孙中武 ;
韩颖 ;
苏含英 .
野生动物, 1983, (05) :1-4
[8]   大熊猫的食性研究 [J].
胡锦矗 .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3) :17-22
[9]   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生态生物学研究 [J].
胡锦矗 ;
邓其祥 ;
余志伟 ;
周守德 ;
田致祥 .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2) :1-39+125
[10]  
大熊猫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胡锦矗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