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景点时空演变分析——以渝东南地区为例

被引:15
作者
刘红梅 [1 ]
肖泽平 [1 ,2 ]
杨素丹 [1 ]
王刚 [3 ]
机构
[1]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乡村旅游景点; 时空演变; 渝东南; 民族贫困地区;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7.11.024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景点的时空演变研究对于掌握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渝东南地区为例,采用GIS技术和计量数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间乡村旅游景点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景点包含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4个一级类别和9个二级类别,景点类型较丰富,各类景点发展差异较大;(2)2000-2010年,乡村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增速缓慢,2010-2014年,乡村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提速明显;(3)在时间维度上,区县间各类型景点发展存在较大差异;(4)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各类型景点整体分布不平衡,交通、水系对景点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区域内乡村旅游景点总体集聚程度高,分布不均,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等级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欠平衡.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配置,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扶贫事业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镇域视角的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耦合态势比较研究——以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和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J].
秦远好 ;
刘德秀 ;
秦翰 ;
黄晓楠 ;
王志章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0) :79-89
[2]   民族贫困地区居民的旅游扶贫影响感知研究——以重庆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J].
秦远好 ;
马亚菊 ;
刘德秀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8) :74-82
[3]   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交互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J].
龙肖毅 ;
张咏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1 (05) :104-107
[4]   武陵山片区包容性旅游脱贫开发策略 [J].
刘红梅 ;
杨素丹 ;
刘金梁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1 (04) :71-75
[5]   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 [J].
胡美娟 ;
李在军 ;
侯国林 ;
李涛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202-208
[6]   扬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研究附视频 [J].
唐弘久 ;
彭建伟 ;
王翠红 ;
杨君 .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02) :130-135
[7]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 [J].
李涛 ;
陶卓民 ;
李在军 ;
魏鸿雁 ;
琚胜利 ;
王泽云 .
经济地理, 2014, 34 (11) :179-184
[8]   乡村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模式及影响机制——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为例 [J].
喻忠磊 ;
杨新军 ;
杨涛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143-1156
[9]   云南省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发展研究 [J].
王雪逸 ;
胥兴安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 (02) :22-27
[10]   重庆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整合与优化 [J].
王爱忠 ;
张燚 .
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08) :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