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2年与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8
作者
罗雷 [1 ,2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2]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8 [病毒性出血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2002年与2006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全市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2年和2006年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年与2006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数分别为1 423例和765例,发病率分别为20.14/10万和10.19/10万,2002年广州市除从化市外的12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报告,而2006年疫情仅涉及9个区(县级市)。两年疫情相同点在于在本地疫情发生前均先出现境外输入性病例;报告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无明显差异;发病高峰均在8-9月份;临床特征多以典型病例为主;两年疫情均由Ⅰ型登革病毒引起,但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两者并非同源。2002年B I指数明显高于2006同期,两年B I指数变化趋势均与病例发生趋势一致,但均与气温和降雨相关程度不明显;2006年疫情的显著特征在于首次在既往无疫情的从化市出现暴发疫情,首次在12月份仍发生1例本地感染病例,为历年最迟。结论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较2006年发病率更高,涉及范围更广,两年均以输入性疫情引发本地感染疫情的可能性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吴烽
    钟玉清
    陈胤瑜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10) : 1964 - 1966
  • [2]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何丽娟
    吴新伟
    狄飚
    蒋力云
    杨卫路
    鲁恩洁
    熊远
    周端华
    [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6, (02) : 150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