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构造带的新构造变形机制

被引:6
作者
侯康明
张忻
刘小龙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变形; 秦祁构造区; 祁连山构造带;
D O I
10.13512/j.hndz.1999.02.009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论述了祁连山构造带新生代以来的变形过程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 祁连山构造带的变形过程是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汇聚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 其变形过程与整个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同步进行。其中阿尔金断裂在其东段的走滑贯通对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的构造运动影响很大。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阿尔金断裂东段的走滑导致了祁连山地区应力场的旋转, 进而增大了沿 N W W 向主断裂的水平走滑分量。它是引起主断裂发生走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61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J].
黄华芳 ;
彭作林 ;
卢伟 ;
郑建京 .
甘肃地质学报, 1993, (01) :6-16
[2]   第四纪断层上断裂活动的群集及迁移现象 [J].
丁国瑜 .
第四纪研究, 1989, (01) :36-47
[3]   共和盆地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化探讨 [J].
徐叔鹰 ;
徐德馥 ;
石生仁 .
兰州大学学报, 1984, (01) :146-157+184
[4]  
青海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