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苏北浅滩成因的最新研究附视频
被引:2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松龄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来源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1991年
/ 03期
关键词
:
苏北浅滩;
陆架沙漠化;
衍生沉积;
古季风作用;
D O I
:
10.16562/j.cnki.0256-1492.1991.03.010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指出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发生前,有可能为独立的“沙漠堆积体”,而不是所谓古长江—古黄河三角洲沉积。晚更新世末期,冰期气候使蒙古高压增强,在风蚀出露的陆架上产生了沉积分异作用,较粗的物质在“苏北浅滩”附近集中,形成沙丘群;较细的物质被搬运至扬州—南京一带,形成了黄土沉积。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带来的陆源物质,随沿岸流的搬运而将过去的沙漠堆积复盖。所以“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前是古风暴活动区;而海侵后又为风暴潮活动区,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陆架沙漠化作用终止。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海南部黄海槽沉积的成因及其浅地层结构
赵松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赵松龄
李国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国刚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5)
: 672
-
678
[2]
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环境
杨达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
杨达源
[J].
地理学报,
1986,
(04)
: 302
-
310
[3]
南京下蜀黄土沉积特征研究
吴标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吴标云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2)
: 113
-
123
[4]
江苏潮流砂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刘振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刘振夏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4)
: 25
-
33
[5]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变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松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宏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庆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苍树溪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4)
: 35
-
45
[6]
苏北沿海暗沙成因的研究
李成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成治
李本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本川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海洋与湖沼 ,
1981,
(04)
: 321
-
331
[7]
试论苏北岸外浅滩的成因
周长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周长振
孙家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孙家淞
[J].
海洋地质研究,
1981,
(01)
: 83
-
91
[8]
南黄海第四纪层型地层对比[M]. 科学出版社 , 郑光膺主编, 1989
[9]
东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秦蕴珊, 1987
[10]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
1
2
→
共 11 条
[1]
黄海南部黄海槽沉积的成因及其浅地层结构
赵松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赵松龄
李国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国刚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5)
: 672
-
678
[2]
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环境
杨达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
杨达源
[J].
地理学报,
1986,
(04)
: 302
-
310
[3]
南京下蜀黄土沉积特征研究
吴标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吴标云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2)
: 113
-
123
[4]
江苏潮流砂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刘振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刘振夏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4)
: 25
-
33
[5]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变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松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宏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庆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苍树溪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4)
: 35
-
45
[6]
苏北沿海暗沙成因的研究
李成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成治
李本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本川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海洋与湖沼 ,
1981,
(04)
: 321
-
331
[7]
试论苏北岸外浅滩的成因
周长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周长振
孙家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孙家淞
[J].
海洋地质研究,
1981,
(01)
: 83
-
91
[8]
南黄海第四纪层型地层对比[M]. 科学出版社 , 郑光膺主编, 1989
[9]
东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秦蕴珊, 1987
[10]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