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企业上市降低了生产效率?——基于制度激励视角的研究

被引:44
作者
孔东民 [1 ]
王亚男 [2 ]
代昀昊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首次公开募股; 技术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倾向得分配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非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在微观层面衡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进一步结合上市公司数据,从制度激励的视角,考察企业上市(IPO)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TFP在IPO之后显著下降;为控制生命周期效应所带来的内生性,我们采用倾向得分配对法重新筛选样本并执行公司间检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上市公司长期生产率低于非上市公司;最后,利用经理董事长两职合一、地区产权保护以及发明者离职进行分样本检验,证实了管理者激励、信息披露激励以及发明者激励均显著影响IPO后的TFP降低行为。本文揭示了企业向公共股权市场转移时,面临资本市场便捷融资与企业生产率下降之间的复杂权衡。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当前IPO制度建设和上市公司监管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产权保护与企业存续:来自制造业的证据 [J].
史宇鹏 ;
和昂达 ;
陈永伟 .
管理世界, 2013, (08) :118-125+135+188
[2]   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 [J].
孔东民 ;
刘莎莎 ;
王亚男 .
经济研究, 2013, 48 (02) :55-67
[3]   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J].
鞠晓生 ;
卢荻 ;
虞义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01) :4-16
[4]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J].
鲁晓东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541-558
[6]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 [J].
罗党论 ;
唐清泉 .
经济研究, 2009, 44 (02) :106-118
[7]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J].
吴联生 ;
薄仙慧 ;
王亚平 .
会计研究, 2007, (02) :44-51+91
[8]   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6, (11) :60-71
[9]   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 [J].
陆正飞 ;
魏涛 .
会计研究, 2006, (08) :52-59+97
[10]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绩效对比:一个产业视角的分析 [J].
王凤荣 ;
李靖 .
南开经济研究, 2005, (06) :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