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体性:后现代翻译研究的出路

被引:15
作者
刘卫东
机构
[1]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外语系
关键词
后现代; 翻译研究; 主体; 交互主体性;
D O I
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06.02.002
中图分类号
H059 [翻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单一主体性思维模式已使后现代翻译研究陷入困境。交互主体性转向的崛起深化了翻译研究的层次,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研究走出后现代的困境开辟一条新通道。在交互主体性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活动不再被视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而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群体主体活动,是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是主体与主体的平等对话与交往。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47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M].王晓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认识与兴趣.[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郭官义;李黎译;.学林出版社.1999,
[3]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