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
匡银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匡银近
[
1
]
陈金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陈金安
[
1
]
彭惠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彭惠娥
[
1
]
覃彩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覃彩芹
[
1
,
2
]
机构
:
[1]
孝感学院天然多糖研究室
[2]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年
/ 37卷
/ 16期
关键词
:
大豆;
壳寡糖镧配合物(La3+-COS);
叶绿素;
根系活力;
D O I
: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6.070
中图分类号
: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研究稀土-壳寡糖配合物调节作物生长机理,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壳寡糖镧配合物处理大豆种子和幼苗,考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稀土-壳寡糖配合物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胚乳中α-淀粉酶活性及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各项指标有所提高;500 mg/L是最佳处理浓度,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大,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稀土-壳寡糖配合物作为一种螯合物替代硝酸稀土农用有可能消除稀土元素毒性,从而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10 / 741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壳聚糖浸根对辣椒生长及坐果的影响
[J].
匡银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匡银近
;
覃彩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覃彩芹
;
郑霞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郑霞林
.
孝感学院学报,
2004,
(03)
:18
-20
[2]
稀土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张万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张万萍
;
杨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杨民
;
莫小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莫小青
;
陈善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陈善粉
.
种子,
2003,
(01)
:31
-32+35
[3]
用“TTC”法(红四氮唑)测定小麦根和花粉的活力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雄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2,
(03)
:48
-50+56
[4]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张志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
1
→
共 5 条
[1]
壳聚糖浸根对辣椒生长及坐果的影响
[J].
匡银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匡银近
;
覃彩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覃彩芹
;
郑霞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孝感学院生科院
郑霞林
.
孝感学院学报,
2004,
(03)
:18
-20
[2]
稀土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张万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张万萍
;
杨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杨民
;
莫小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莫小青
;
陈善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陈善粉
.
种子,
2003,
(01)
:31
-32+35
[3]
用“TTC”法(红四氮唑)测定小麦根和花粉的活力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雄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2,
(03)
:48
-50+56
[4]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张志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