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

被引:24
作者
汤耀庆
卢一伦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陕西省区测队
关键词
蛇绿岩带; 华北地块; 扬子地块; 铁质; 大洋拉斑玄武岩; 东秦岭; 变质橄榄岩; 早古生代造山带; 形成时代; 岛弧拉斑玄武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秦岭蛇绿岩带位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秦岭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古岛弧上,层序从底到顶为变质晕,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镁铁质火山岩,硅质岩。变质橄榄岩富铬镍,贫铝碱,是上地幔部分熔融的残留体。堆晶杂岩富铁,表明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程度较高。蛇绿岩形成于华北地块和秦岭岛弧之间的边缘海或小洋盆的环境,时代可能是早志留世,在早古生代末期发生构造侵位,经过卸冲作用,由北向南被推覆到古岛弧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东秦岭古生代蛇绿岩套 [J].
张秋生 ;
朱永正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3) :1-13
[2]   柏桐地区蛇绿岩 [J].
于贵田 ;
田国良 ;
廉杰三 .
河南地质, 1984, (02) :56-63
[3]   东秦岭汤河—二郎坪—刘山崖—马畈蛇绿岩套 [J].
林潜龙 ;
符光宏 ;
张建军 ;
张建军 .
河南地质, 1984, (02) :45-55
[4]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J].
李春昱 ;
汤耀庆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0
[5]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徐成彦 ;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280
[6]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陈国铭 ;
朱志直 .
地质学报, 1978, (04) :281-295+338
[7]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8]   一种简单的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 [J].
张雯华 ;
从柏林 .
科学通报, 1976, (04) :179-183
[9]   中国大地构造简述 [J].
陈国达 ;
陈家超 ;
魏柏林 ;
薛佳谋 ;
刘以宣 ;
文善继 ;
魏洲龄 ;
胡火炎 .
地质科学, 1975, (03) :205-219
[10]   对中国大地构造若干特点的新认识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张正坤 .
地质学报, 1974, (01) :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