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对瑞安250农户家庭的调查分析

被引:3
作者
孙正成
机构
[1] 不详
[2] 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信用风险; 借贷方式; 风险防范意识; 筹资用途; 蓬齐效应; 信用文化; 地域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减少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促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 [J].
吴国联 .
浙江金融, 2011, (08) :25-27
[3]   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概念比较与分析 [J].
王相敏 ;
张慧一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6) :66-68
[4]   民间金融创新:温州的实践 [J].
诸葛隽 .
上海经济研究, 2009, (04) :58-64
[5]   二元金融及其在温州的表现 [J].
二元金融研究课题组 ;
曾康霖 ;
陈志 ;
白当伟 .
西南金融, 2007, (08) :7-11
[6]   金融抑制还是信息优势——重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根源 [J].
高新波 ;
张军田 .
商场现代化, 2006, (11) :162-162
[7]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 [J].
郭沛 .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02) :21-25
[8]  
非正规金融市场研究[D]. 王劲松.复旦大学. 2004
[9]  
中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出路[D]. 韦熙.西南财经大学. 2007
[10]  
江村经济[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