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

被引:45
作者
吕修祥 [1 ]
周新源 [2 ]
李建交 [1 ]
王清华 [2 ]
杨宁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塔北隆起;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北隆起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挤压隆升剥蚀过程,结合寒武系膏盐的塑性上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碳酸盐岩圈闭类型,即风化壳潜山和内幕背斜圈闭。塔北隆起南临古生代满加尔凹陷、北临中新生代库车坳陷,具有捕获南北两侧海陆两相油气来源的条件,经历了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期3期成藏。储集空间主要靠溶蚀孔洞和裂缝。石炭系中—上泥岩段和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对碳酸盐岩风化壳潜山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是控制塔北隆起油气成藏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不整合面既控制着岩溶储层的发育分布又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断裂活动形成破碎带、裂缝带进而改善储层性能,同时断裂也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057 / 10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 [J].
金之钧 ;
朱东亚 ;
胡文瑄 ;
张学丰 ;
王毅 ;
闫相宾 .
地质学报, 2006, (02) :245-253+314
[2]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井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 [J].
杨宁 ;
吕修祥 ;
李建交 ;
郑多明 ;
张亚光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 (S6) :828-830
[3]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四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J].
康玉柱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4) :31-38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油源岩有机成熟度和生烃历史 [J].
王飞宇 ;
杜治利 ;
李谦 ;
张水昌 ;
陈建平 ;
肖中尧 ;
梁狄刚 .
地球化学, 2005, (02) :136-146
[5]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金之钧 ;
王清晨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4, (S1) :1-12
[6]   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31-38
[7]   库车坳陷两期成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石油学报, 2003, (05) :16-20+25
[8]   塔里木盆地储层特征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成因 [J].
顾家裕 ;
贾进华 ;
方辉 .
科学通报 , 2002, (S1) :9-15
[9]   库车拗陷的油气成藏期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赵孟军 ;
王飞宇 .
科学通报 , 2002, (S1) :56-63
[10]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油气藏形成的期次与时间研究 [J].
王建宝 ;
郭汝泰 ;
肖贤明 ;
刘祖发 ;
申家贵 .
沉积学报, 2002, (02) :320-3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