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24
作者
赵晓露 [1 ,2 ]
高敏华 [1 ,2 ]
高军 [3 ]
机构
[1]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五家渠环保局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关系; 乌鲁木齐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1.01.038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选取1995-2007年统计资料,建立该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95~200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几乎呈指数形式增长;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升,但起伏波动比较大;2)1998年以前,耦合度呈下降趋势;1999年耦合度从-87.85°骤升至15.86°,从低级共生状态迅速跃至协调状态;2000~2007年耦合度有所下降,耦合度介于1.62°~15.86°之间,虽然其土地利用效益变化相对激烈,但近8年仍处于相对协调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刘会平 ;
林育欣 ;
刘勇 .
地理科学, 2008, (05) :636-641
[2]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刘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2) :230-236
[3]   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林育欣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91-95
[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5]   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张富刚 ;
郝晋珉 ;
李旭霖 ;
姜光辉 ;
丁忠义 ;
李新波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2) :63-68
[6]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J].
李崇明 ;
丁烈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11) :134-139+144
[7]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再认识 [J].
陈祖海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4) :21-24
[8]   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J].
张巨东 ;
张凤荣 .
国土资源, 2004, (04) :31-33
[9]   试论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中的协调性问题 [J].
张巨东 ;
张凤荣 ;
龚丹 .
农村经济, 2004, (04) :28-30
[10]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J].
谭永忠 ;
吴次芳 ;
叶智宣 ;
丁洪建 ;
牟永铭 .
中国软科学, 2003, (03) :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