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国会存废之争与民国政制走向

被引:9
作者
杨天宏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国会; 代议制; 法统; 章太炎; 章士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清末民初国人学习西方建立国会政制,但质疑声也随之而起。先是章太炎在清末发表《代议然否论》,明确对该制说否;20世纪20年代初,章士钊响应太炎,再次发难批评斯制。此时,中国国会政制实践已逾十年,代议制弊端充分暴露,加之受西方议会批判思潮影响,代议"然否"讨论很快转至"存废"方向,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由于政治家面临"法统"与"革命"的两难选择,结果在未明确否定国会制度的前提下取消了现存国会。国人批判代议制的主要理由是人民的意志不能代表,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最好的政制形式是直接民主。在批判并处置国会的过程中,被认为体现直接民主的"国民会议"主张被各界提出。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政制设计与实践证明,直接民主在实际运作中难免因"僭代"而发生畸变,结果走向民主政治的反面。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64+160 +160-161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 商务印书馆 , 李剑农, 2011
[2]  
孟森政论文集刊[M]. 中华书局 , 孟森, 2008
[3]  
民国政制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钱端升等, 2008
[4]  
失败的遗产[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严泉, 2007
[5]  
宪政之道[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君劢著, 2006
[6]  
现代中国文学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傅道彬点校, 2004
[7]  
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袁刚等编, 2004
[8]  
章太炎书信集[M]. 河北人民出版社[章太炎著], 2003
[9]  
域外观念与本土政制变迁[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邓丽兰著, 2003
[10]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au)[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