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基于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分析

被引:46
作者
田甜
李隆玲
黄东
武拉平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粮食; 产量; 贡献率; 单产;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本文通过对粮食产量公式的分解得到粮食增产来源于作物单产、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调整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测算了以上三方面因素在"十连增"期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为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粮食单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种投入、政策、气候和农户行为对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种子和机械作业是推动粮食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温度和降水量对小麦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预期种粮收益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未来中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将日益依赖于优良品种和机械投入,而这些必须有政府农业科研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务农人口老龄化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分析 [J].
席利卿 ;
彭可茂 ;
彭开丽 .
北京社会科学, 2014, (05) :116-123
[2]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J].
高云 ;
陈伟忠 ;
詹慧龙 ;
何龙娟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35) :132-138
[3]   “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 [J].
朱晶 ;
李天祥 ;
林大燕 ;
钟甫宁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11) :36-43+110
[4]   中国新一轮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分析:2004~2011年 [J].
星焱 ;
胡小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3, (06) :14-26
[5]   气候因素、中间投入与玉米单产增长——基于河北农户层面多水平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麻吉亮 ;
陈永福 ;
钱小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11) :11-20
[6]   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徐国鑫 ;
金晓斌 ;
宋佳楠 ;
周寅康 .
地理研究, 2012, 31 (09) :1621-1630
[7]   河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及变化趋势预测 [J].
陈祺琪 ;
李君 ;
梁保松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6 (02) :219-222+236
[8]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 [J].
许庆 ;
尹荣梁 ;
章辉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59-71+94
[9]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黄季焜 ;
王晓兵 ;
智华勇 ;
黄珠容 ;
Scott Rozelle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1) :4-12
[10]   技术进步对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J].
魏丹 ;
王雅鹏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12) :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