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中枢联系及其机能分析——HRP法研究
被引:7
作者:
史中立
秦秉志
李继硕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 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西安 石家庄医学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3] 西安
来源:
关键词:
后连合核;
Barrington核;
臂旁外侧核;
纤维联系;
HRP法;
大鼠;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1990.04.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别向大鼠脊髓L6、S1后连合核(DCN),一侧脑桥吻侧以Barrington核为中心的背外侧被盖区(TLD)和臂旁外侧核(PBL)注入HRP溶液,发现DCN注射例在Barrington核出现密布的标记细胞和终末,PBL出现较密的标记终末。TLD注射例在L6和骶髓DCN及中间带(IM)出现由标记细胞和终末形成的带状标记区。PBL注射例在L6和骶髓DCN及IM仅出现标记细胞。后两组实验还在L6和骶髓Ⅰ层发现少量标记细胞。本文对上述结果结合已往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下列几点认识:1.本文首次从形态学上证明了以Barrington核为中枢的排尿反射回路:膀胱初级传入神经元→DCN、IM(Ⅱ级)中继神经元→Barrington核→IM(以中间带外侧核IML为主)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2.根据本文结果并结合以前的工作推断,盆腔内脏感觉经DCN、IM和Ⅰ层的神经元中继后,投射至PBL。3.发现L6和骶髓DCN、IM是和盆腔脏器联系的复合体,暂命名为“内脏面”,它既与外周发生广泛的传出、传入联系,又有较多的中继神经元向Barrington核和PBL投射,并接受Barrington核的下行投射。此下行纤维同时投射于Onuf核。本文对“内脏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今后深入研究的目标。此外,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后连合核的机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8+452
+45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