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与土地产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15
作者
车士义
庞博
谢欣
机构
[1] 人民银行总行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土地改革; 产权抵押;
D O I
10.19622/j.cnki.cn36-1005/f.2012.05.009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善农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农村的贷款可获得性,解决现有小额信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匹配问题。本文对农村金融、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回顾新中国土地改革历史,总结出逐步还权赋能,提高农民土地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演进逻辑,进而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土地改革中深层次问题,提出通过土地产权抵押改革拓宽农村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贷款额度、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下)——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5, (04) :147-155
[2]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5, (03) :178-189+219
[3]   人民公社的产权制度——对排它性受到严格限制的产权体系所进行的制度分析 [J].
陈剑波 .
经济研究, 1994, (07) :47-53
[4]  
小额信贷创新发展与浙江实证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江乾坤, 2008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钱忠好著, 1999
[6]  
法律的经济分析[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