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差异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17
作者
余泳泽 [1 ]
刘大勇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3.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将中国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现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中国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模仿性创新的外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采取自主创新的内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应采用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渐进性"技术进步路径;而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应采用自主创新的"一步到位"式技术进步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6) :71-78
[2]   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J].
刘志彪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4) :1-7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J].
熊勇清 ;
李世才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05) :54-58
[4]   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J].
万钢 .
求是, 2010, (01) :28-30
[5]   绕过比较优势“陷阱”,以技术立国 [J].
左大培 .
绿叶, 2009, (08) :51-56
[6]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 [J].
刘伟 ;
张辉 ;
黄泽华 .
经济学动态, 2008, (11) :4-8
[7]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J].
孙文杰 ;
沈坤荣 .
世界经济, 2007, (11) :32-43
[8]   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陷阱:从后发优势到自主创新 [J].
程涛 ;
邓一星 .
南方经济, 2007, (10) :51-57
[9]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10]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作用和战略 [J].
郭克莎 .
产业经济研究, 2005, (05)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