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前糖原和大糖原的恢复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22
作者
李良鸣
杨则宜
魏源
许葆华
高红
周丽丽
王启荣
方子龙
机构
[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2]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3]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4] 北京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运动; 前糖原; 大糖原; 恢复; 机制; 动物实验;
D O I
10.16469/j.css.2005.07.006
中图分类号
G804.7 [运动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后糖原的两种组分的恢复规律与机制。方法:36只大鼠分别于运动前和负重2%游泳2h后的1h、6h、24h宰杀,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血糖、骨骼肌葡萄糖转运速率(GTR)和糖原合成酶(GS)活性比在运动后1h最高,到6h,血糖和GTR已基本恢复,但GS活性比仍较高,胰岛素在运动后1h最低;前糖原(PG)、大糖原(MG)和总糖原(TG)在运动后1h最低,PG到6h已恢复,MG在6h和24h显著回升,但到24h仍未恢复,TG到24h已基本恢复;恢复早期的糖原填充速度快于恢复后期;GTR与PG、MG或TG都呈显著负相关,与TG的相关度较高;GS活性比与MG或TG都呈显著负相关,与MG的相关度较高。结论:运动时,PG和MG都参与供能;运动后糖原恢复先快后慢,PG恢复在前,MG恢复在后,TG含量最终取决于MG的恢复程度。肌糖原含量影响其自身GTR和GS活性,GTR受TG影响,GS活性比主要受MG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动物运动性疲劳方法学研究之一──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跑台运动疲劳及恢复期糖代谢的影响 [J].
肖明珠,郭庆芳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04) :334-338
[2]  
运动生物化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豪文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