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裂缝识别与评价方法新进展

被引:77
作者
高霞
谢庆宾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裂缝;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灰色系统; ANN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裂缝发育程度决定着低渗储层的渗流和产出能力,但由于裂缝发育机制的复杂性,故裂缝性油气藏一直是勘探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裂缝评价方法多以常规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其它分辨率较高的诸如FMI测井、地层倾角测井等.本文列举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ANN技术、灰色系统评判法是在裂缝研究领域相对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方法,在油田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460 / 14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裂缝型油气藏勘探评价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J].
何雨丹 ;
魏春光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2) :537-543
[2]  
Frac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Cases Studies from Three Types of Oil-bearing Basins,China[J]. Zeng Lianbo 1,2 (1. K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Beijing 102249 ).Engineering Sciences. 2006(04)
[3]   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 [J].
原宏壮 ;
陆大卫 ;
张辛耘 ;
孙建孟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3) :786-795
[4]   岩石电学性质实验研究方向展望 [J].
韩学辉 ;
匡立春 ;
何亿成 ;
陶果 ;
柯式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2) :348-356
[5]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 [J].
王珺 ;
杨长春 ;
许大华 ;
迟秀荣 ;
谭茂金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2) :357-364
[6]   致密储层裂缝识别的测井方法及研究进展 [J].
许同海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3) :75-78+88
[7]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裂缝识别研究 [J].
张吉昌 ;
邢玉忠 ;
郑丽辉 .
测井技术, 2005, (01) :52-54+90
[8]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刘光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 :1-3
[9]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以塔河油田为例 [J].
景建恩 ;
魏文博 ;
梅忠武 ;
李舟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 :78-82
[10]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砂泥岩储层裂缝方法 [J].
钟淑敏 ;
綦敦科 ;
王秀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1) :98-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