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特征

被引:28
作者
韩渭宾
席敦礼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弱震; 小地震; 条带; 活动断裂带; 强震震级; 背景性;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比较了地震带、地震活动成带转移和强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概念。对于1970年下半年以来,四川及邻近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强震前的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和弱震密集条带,进行了清理和研究。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指强震前十几个月到几年出现的由4级以上地震组成的地震活动条带。弱震密集条带是强震前几个月出现的,由微弱地震组成的地震活动条带。 3次7级以上地震和盐源、宁蒗6.9级地震前出现了背景性地震活动条带。其中炉霍7.9级和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出现两条互相近乎垂直的背景性条带。永善7.1级和盐源—宁蒗6.9级地震前只有一条背景性条带。8次6级以上地震中有7次震前出现了弱震密集条带。强震往往发生在两条地震活动条带的交汇部位附近或一条地震活动条带的端部或空段。 本文对于7个弱震密集条带的震例作了各时空参数与未来强震震级的统计分析。弱震密集条带的面积S、持续时间ΔT与震级M分别在信度α=0.05和0.10的情况下,通过线性相关检验,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直线关系为:式中ΔT的单位是月,S的单位是10~3公里2。 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震前地震活动条带与构造、强震震源机制的关系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四川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特征 [J].
成尔林 .
地震学报, 1981, (03) :231-241
[2]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J].
邓起东 ;
张裕明 ;
环文林 ;
张鸿生 ;
许桂林 ;
刘一鸣 ;
邓瑞生 ;
李群 ;
范福田 ;
杨天锡 .
地震学报, 1980, (01) :90-110
[3]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4]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5]   震源应力场岩石膨胀性和水的扩散作用——云南省永善7.1级地震及其前兆孕育发展过程 [J].
蜀水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2) :74-94
[6]   炉霍7.9级地震特征和该区的地震活动性 [J].
蜀水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77-83
[7]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J].
时振梁 ;
环文林 ;
曹新玲 ;
武宦英 ;
刘耀斌 ;
黄玮琼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1) :1-13
[8]  
常用数理统计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室 编,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