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许万竹
方根藤
洪水料
邵锦淑
机构
[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2] 同安县水产局
[3] 同安县水产局 厦门东渡
关键词
泥蚶; 人工育苗; 同安县; 牟氏角毛藻; 双突角毛藻; 循环池; 稚贝; 苗种; 面盘幼虫;
D O I
10.14012/j.cnki.fjsc.1993.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4 +4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