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冻融灾害风险性评价

被引:22
作者
张中琼 [1 ]
吴青柏 [1 ]
周兆叶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多年冻土; 灾害; 风险; 评价;
D O I
10.13577/j.jnd.2012.0221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少区域存在如热融滑塌、冻胀丘、融沉、冻胀等与冻土变化相关的冻融灾害。冻融灾害的存在与发展给冻土区环境与开发带来极大影响。在广泛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冻融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岩土性质、活动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坡度、海拔、纬度为内因,年平均气温变化、人为活动为外因的评价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整个青藏高原在现状条件下以中低风险性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地温较高、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高海拔输电线路的冻土工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厚健
    程东幸
    余祁浩
    范崇宾
    刘志伟
    [J]. 工程勘察, 2009, 37 (04) : 32 - 36
  • [2]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融冻指数的计算分析
    赵红岩
    江灏
    王可丽
    杨瑜峰
    [J]. 冰川冻土, 2008, (04) : 617 - 622
  • [3] 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和机理分析
    余绍水
    潘卫东
    史聪慧
    王小军
    梁波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6) : 1082 - 1085
  • [4]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
    李新
    李文君
    [J]. 冰川冻土, 2000, (04) : 323 - 326
  • [5]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
    张梁
    张建军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 (04) : 323 - 328
  • [6] 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黄崇福
    刘新立
    周国贤
    李学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 4 - 12
  • [7] 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
    于庆东,沈荣芳
    [J]. 灾害学, 1996, (02) : 10 - 14
  • [8]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减灾社会化
    张业成
    [J]. 中国减灾, 1996, (01) : 27 - 30
  • [9] 青藏公路风火山垭口盆地融冻泥流阶地初步研究
    郭东信
    黄以职
    赵秀锋
    [J]. 冰川冻土, 1993, (01) : 58 - 62
  • [10] 青藏公路风火山地区的热融滑塌
    王绍令
    [J]. 冰川冻土, 1990, (01) : 63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