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被引:12
作者
黄小莲
刘力
机构
[1] 不详
[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钟王之争; 新课程理念; 凯洛夫教育学; 课程改革;
D O I
10.19877/j.cnki.kcjcjf.2009.07.004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钟王之争"为代表,钟王的学术之争经历了关于知识观、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理论基础的三次交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凯洛夫教育学思想?通过对两者的境遇、实践品格、理论品格和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自身的课程理论,应立足本国的社会现实,发挥课程共同体的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J].
王本陆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8-27
[2]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 [J].
周谷平 ;
徐立清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01) :14-19
[3]   凯洛夫《教育学》传入始末考 [J].
周谷平 ;
徐立清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6) :116-123
[4]   重评凯洛夫《教育学》 [J].
陈桂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01) :42-48+78
[5]   中国教育学七十年 [J].
陈元晖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1, (05) :52-94
[6]  
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李定仁, 2004
[7]  
文化人类学[M]. 东方出版社[美]马文·哈里斯,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