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棉7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及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1
作者
徐和兴
王兴言
胡祖红
机构
[1]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
[2]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 宿松
[3] 宿松
[4] 宿松
关键词
皖棉7号; 丰产性; 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判;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93.02.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皖棉7号在1989、1990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1990、1991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表现,研究了丰产性和稳定性问题,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长江流域,尤其是下游片表现增产,稳定性好;经模糊综合评判,表现较优,主要是纤维品质好、衣分较高,丰产性和早熟性也优良,突破性状较多。另外,还对同时参试的若干品种进行了有关参数的估算。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长江流域第12轮棉花品种区试述评 [J].
葛知男 ;
冷苏凤 ;
姚凤腾 .
中国棉花, 1992, (05) :18-19
[2]   棉花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分析及其模糊综合评判 [J].
产焰坤 .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01) :38-41
[3]   棉花品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定方法 [J].
魏铭森 ;
陈蓉娟 .
中国棉花, 1986, (05) :18-22
[4]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的探讨 [J].
王桂芳 ;
张耀增 .
中国棉花, 1986, (05)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