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演变规律

被引:12
作者
王葆芳 [1 ]
杨晓晖 [1 ]
江泽平 [1 ]
郝玉光 [2 ]
张景波 [2 ]
机构
[1]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荒漠化气候区; 土地利用类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3.001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不同地区沙漠化土地演变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具有K多,P少,N贫乏的特征;(2)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分异规律与地区分带性有关。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受损程度为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全N为中部区(91.49%)>东部区(67.30%)>西部区(61.45%),全盐为中部区(52.94%)>西部区(43.00%)>东部区(20.00%);(3)速效K和速效P及全盐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中速效K为西部区(228.8~81.4mg/kg)>东部区(62.5~32.5 mg/kg)>中部区(40.1~19.2 mg/kg),速效P为东部区(7.84~3.45 mg/kg)>中部区(4.84~2.19 mg/kg)>西部区(2.73~0.72 mg/kg),全盐为西部区(7.75~1.18 g/kg)>中部区(0.57~0.08 g/kg)>东部区(0.10~0.04 g/kg)。土壤盐分与沙漠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水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有关;(4)从总体上看,土壤机械组成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西部砂粒受损率低于东部、中部,但粉砂高于东部、中部,而粘粒却低于东部、高于中部;(5)中部和东部区砂粒递增高峰期和粉砂与粘粒的递减高峰期(轻度后)均早于西部区(中度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和东部区受沙漠化危害较西部区早,因此在中部和东部区应重视沙漠化土地的早期防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9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甘肃省民勤沙区土壤结皮理化性质研究 [J].
贾宝全 ;
张红旗 ;
张志强 ;
慈龙骏 .
生态学报, 2003, (07) :1442-1448
[2]   鄂尔多斯草地退化过程中个体分布格局与土壤元素异质性 [J].
程晓莉 ;
安树青 ;
李远 ;
卓元午 ;
管永健 ;
刘世荣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503-509
[3]   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 [J].
鲁如坤 .
土壤学报, 1989, (03) :280-286
[4]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J].
杨承栋 ;
张万儒 .
土壤学报, 1986, (01) :30-39
[5]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M].慈龙骏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植物治沙和草原治理.[M].刘〓心;黄兆华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
[7]  
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沙质荒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M].杨根生;吕荣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8]  
沙漠学.[M].马世威等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9]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与植被.[M].刘新民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