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国家空间治理的战略性思考

被引:29
作者
张兵
机构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功能; 人口疏解; 结构调整; 空间治理; 联合新城; 城市特色地区;
D O I
10.16361/j.upf.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优化首都功能"既是这一轮京津冀区域规划的突破点,也是难点。从四个方面作了战略性的思考。首先,京津冀区域总人口今后会继续增长,北京仍将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这是一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设计必须正视的客观趋势;第二,目前北京一市产业和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是有限的,要优化首都功能,根本上应跨出北京行政辖区,在京津冀区域、距离北京中心100-200km范围内,统一规划"首都圈",布局首都功能,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第三,由中央政府直接推动,规划建设多个京津冀共建共赢的"联合新城",承载首都功能,推动河北发展,完善京津冀城镇体系;第四,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指导京津冀协同的全盘工作,完善各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并划定和重点建设承载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特色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应突破了过去"国家一区域"或者"城市一区域"的模式,形成"国家一区域"、"国家一城市"、"区域一城市"两两间相互作用的新的三角互动模式,使国家对关键性城市区域的干预措施会更加强劲、更加鲜明、更有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应重视我国20世纪遗产的保护[J]. 张兵.世界遗产. 2015(07)
[2]  
北京城市发展规模的思考和再认识[J]. 胡兆量.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2)
[3]   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 [J].
刘卫东 ;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5, (06) :16-24
[4]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 [J].
刘宛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1) :76-80+96
[5]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四个原则 [J].
刘宛 .
世界建筑, 2001, (06) :30-33
[6]  
空间的力量[M]. 格致出版社 , 陆铭, 2013
[7]  
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M]. 商务印书馆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