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Ⅳ.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动态的分析

被引:41
作者
王炜
梁存柱
刘钟龄
郝敦元
不详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呼和浩特
[2] 不详
[3]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4] 内蒙古大学自然
关键词
退化草原; 恢复演替; 种群动态; 演替的作用域扩展;
D O I
10.13448/j.cnki.jalre.1999.04.007
中图分类号
Q948.1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 1 983-1 993年退化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与密度的变化 ,将这些种群区分成 6种类型 :优势增长型—羊草 (Leymuschinensis) ;缓慢增长型—大针茅 (Stipa grandis) ;典型衰退型—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变蒿 (Artemisia commutata) ;迟滞衰退型—冷蒿 (Artemisiafrigida) ;中间过渡型—米氏冰草 (Agropyron michnoi)、双齿葱 (Allium bidenta-tum)和洽草 (Koeleria cristata) ;演替中立型—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并依据各种群的拓殖 ,生物产量和根系分布等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各种群在恢复演替中的作用。根据种群根系分布范围与种群密度变化的关联 ,本文提出“恢复演替的作用域扩展”概念。在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演替中 ,表现出群落地上部分矮化和地下部分的浅层化 ,恢复演替则表现其逆过程。当恢复演替开始后 ,浅层土壤中最先出现拥挤 ,浅根性植物种群趋于衰退 ,也促使一些种群向土壤深层发展。表现出种群更替的作用空间扩展的趋势。其中衰退种群植株死亡后的资源空间可使拓殖能力强的种群或原种群增长。于是资源与种群增长构成一个反馈调节环。反馈调节使群落演替自组织过程表现出方向性。在恢复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指标均表现出波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 [2] 火烧对典型草原改良的效果
    李政海,王炜,刘钟龄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4, (04)
  • [3] 火生态因子对草原的效应及有计划用火的研究
    刘钟龄
    王炜
    李政海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3, (02) : 48 - 52
  • [4] 天然产物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徐任生主编, 2004
  • [5]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孙儒泳编著, 1992
  • [6] 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荣汉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