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印度腥黑穗病——我国小麦生产的又一潜在威胁

被引:7
作者
章正
机构
[1] 中国动植物检疫局
关键词
先菌丝; 小孢子; 小麦生产;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孢子萌发; 检疫性病害; 病原菌; 异宗配合; 潜在威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 [麦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931年以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由一个在原发地为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再度显示出一种危险性病害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冲击。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关注小麦印腥病菌可能对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潜在威胁,并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1986年,我国公布此病为检疫性病害,迄今至少有40余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疫性病害,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及前苏联各国,尤其是此病于1972年传人墨西哥后,几年之内使设立在墨西哥的国际小麦、玉米种质资源中心的一些小麦品系受到感染,因而此病有可能随同国际小麦种质资源的交换而加速扩散,1996年3月,美国农业部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发现此病,使我国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Karnal bunt: A minor disease that is now a threat to wheat[J] . L. M. Joshi,D. V. Singh,K. D. Srivastava,R. D. Wilcoxson.The Botanical Review . 198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