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对不同熟相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差异及对化肥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潘家荣
邹国元
魏丽
王保忠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熟相; 群体密度; 追氮; 产量; 化肥氮去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裂区和正交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在不同群体密度、不同氮肥追施策略下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探讨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通过群体调节和氮肥追施实现高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均对不同熟相类型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存在交互作用。黄熟型小麦获得高产的可能性较大 ,早衰大穗型小麦在适宜的栽培和气候条件下 ,也有可能获得高产。同时利用15N年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熟相下追肥方法对化肥氮去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66 / 4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熟相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J].
赵倩 ;
姜鸿明 ;
牟春生 ;
鞠法远 ;
姜红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7, (04) :8-12
[2]   高产小麦品种熟相类型的比较研究 [J].
姜鸿明 ;
李晴祺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437-445
[3]   小麦不同熟相类型花后物质运转与灌浆特性的研究 [J].
姜鸿明 ;
刘守贞 ;
于经川 ;
邹德庆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 (03) :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