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雨季首场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15
作者
曾瑾瑜 [1 ]
吴启树 [2 ]
严娟 [3 ]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台
[2] 福州市气象局
[3] 福清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假相当位温; 锋生; 湿位涡;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3.01.012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每6 h一次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对2011年福建省雨季首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处于中层的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和西风槽后西北气流的交汇区、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南侧辐散区、低层切变及地面锋面附近辐合区,有利于强降雨过程产生。强降水期间,福建省处在高能区,且大气不稳定和水汽输送条件充沛。本次过程,福建省水平运动锋生较强,强锋生带有利于低层辐合。强降水区和水平运动锋生场相对应。湿位涡的子项即经向涡度和相当位温经向梯度的相互作用项负值中心及强负值区与锋面降水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周祖刚 ;
张高英 ;
姜勇强 ;
燕忠 ;
陈启槐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4) :1-6
[2]   2010年浙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曹楚 ;
王忠东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4) :46-51
[3]   2006年6月6—7日福建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沈桐立 ;
曾瑾瑜 ;
朱伟军 ;
丁治英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14-24
[4]   一次暴雨过程的动力诊断 [J].
吴启树 ;
郑颖青 ;
林金凎 ;
赖绍钧 ;
龚振彬 .
气象科技, 2010, (01) :21-25
[5]   2008年7月23日日照市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于怀征 ;
姚文军 ;
张民凯 ;
胡峰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S1) (S1) :37-41
[6]   2007年7月19日黄淮地区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J].
吴璐 ;
王红燕 ;
靖春悦 ;
张晓鹏 ;
王东平 ;
王军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31 (04) :47-51
[7]   近44年福建省暴雨的时空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陈家金 ;
林晶 ;
陈惠 ;
徐宗焕 ;
王加义 ;
马治国 ;
潘卫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2) :278-281
[8]   福建暴雨频数的变化特征 [J].
许金镜 ;
林新彬 ;
温珍治 ;
杨林 ;
汪品端 .
台湾海峡, 2004, (04) :514-520
[9]  
福建省洪灾成因分析[J]. 庄圣森,庄希澄.水资源研究. 2004(02)
[10]  
福建省洪灾成因分析[J]. 庄圣森,庄希澄.水资源研究. 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