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划分

被引:36
作者
康彦仁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洞穴; 溶洞; 地质构造; 岩溶塌陷; 地表塌陷; 盖层; 地层; 岩溶作用; 喀斯特化; 侵蚀作用; 重力作用; 岩溶地区; 土洞; 土层厚度; 潜蚀作用; 剥蚀作用; 类型划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岩溶地面塌陷,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岩溶地面塌陷的分类,论述不多,笔者据岩溶塌陷调查,写成本文以期抛砖引玉,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岩溶地面塌陷(简称岩溶塌陷或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可以出现于裸露型岩溶山区,在地下溶洞及岩溶管道发育时期,于溶洞顶部或岩溶管道上方形成一些陷落性的洼地、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地表岩溶形态;也可于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区,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管道的充填物被掏空,上覆基岩或土层失稳后造成。塌陷的结果,是使岩溶作用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展,或改变溶洞、地下管道的发育方向。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覆盖型岩溶区的塌陷。塌陷在一个地区可以反复出现,后期塌陷可以继承早期塌陷而复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