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山区农民创收方式与减贫效果的稳定性——以湖北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4
作者
陈全功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中科院国家民委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少数民族山区; 减贫效果; 稳定性; 创收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不同产业部门和生产方式的减贫效果是不同的。以湖北恩施州为例,分解少数民族山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构成,探讨以家庭经营收入为表现形式的农业生产和以工资性收入形式的外出务工两种创收方式的减贫效果稳定性。结果发现,对山区农民脱贫效果稳定性贡献最大的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的减贫效应相对短期化和快速化;并且,一系列风险性和非风险性因素影响着这种稳定性。因此,山区地方政府不必过分强调发展"劳务经济",应因地制宜强化农业生产,保证减贫效果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凤华 ;
叶初升 .
当代财经, 2011, (12) :14-21
[2]   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123-138
[3]   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J].
王德文 ;
张展新 ;
程杰 ;
侯慧丽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9) :21-27
[4]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
陈全功 ;
李忠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39-48+55+96
[5]  
China's (uneven) progress against poverty.[J].Martin Ravallion;Shaohua Che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 1
[6]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M].陈国阶; 著.商务印书馆.2010,
[7]  
民族视角的经济学研究.[M].王文长;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