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菌群调整功能

被引:18
作者
丁维俊
周邦靖
冯立秀
王宇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2]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成都
[3] 成都
[4] 成都
关键词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真菌菌群; 酵母菌;
D O I
10.13593/j.cnki.51-1501/r.2004.01.010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肠道真菌菌群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模脾虚,以沙堡弱氏、马丁氏和蔡氏等真菌培养基测定粪便中真菌菌落并同时做真菌种属鉴定,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模型鼠肠道真菌总数显著性上升(p<0.05)。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霉菌与酵母茵含量下降(p<0.05),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造模前正常值比较,酵母菌显著降低(p<0.05)。真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小白鼠肠道青霉、酵母菌为优势种,曲霉、枝孢霉、毛霉,链孢霉为常见种。结论 脾虚证小白鼠模型肠道真菌数量增加,参苓白术散具有真菌菌群调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肠道需氧优势菌群分离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J].
李文建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 (05) :61-62
[2]   菌痢患者继发肠道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J].
温和 ;
王建华 ;
刘佳佳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 (01) :30-31
[3]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J].
张成钢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4, (04) :300-300
[4]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吴绍熙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