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侦查与犯罪情报主客体关系的嬗变

被引:9
作者
李亦农
机构
[1]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关键词
侦查; 犯罪情报; 主客体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8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4 ; 030609 ; 0838 ;
摘要
犯罪情报是侦查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传统工业社会中,由于犯罪情报资源的有限性、模糊性、不连续性以及受侦查主体认识能力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犯罪情报的客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有效的发挥,导致其在侦查与犯罪情报的主客体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环境下,侦查主体建立了巨大的犯罪情报数据库,侦查思维方式由概念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型和犯罪情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提升了犯罪情报的客体功能,完成了客体向主体转变的非对象化过程,从而使犯罪情报在侦查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网络化对前网络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影响 [J].
王知津 ;
张桂玲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06) :57-59
[2]   “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 [J].
孙玉祥 .
求是学刊, 2001, (01) :34-38
[3]   略论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J].
李超元 .
天津社会科学, 2000, (06) :30-33
[4]   信息网络时代与人的认识模式演进 [J].
姚俭建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0, (05) :73-78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论 .2 王家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