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熟人社会的交往逻辑

被引:43
作者
王德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熟人社会; 交往逻辑; 施报平衡; 内外有别; 以和为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3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熟人社会是理解中国人交往行为的逻辑起点。熟人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具有长久性和非选择性的特质,社会交往就成为中国人做人的重要内容,具有长久预期和向内用力两个特点。由此形成了三个重要的交往逻辑:施报平衡、内外有别与以和为贵,交往行为的直接指向是获取良好的人缘,获得熟人社会的肯定性评价。随着乡村社会的剧烈变迁,熟人社会的交往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人的自我.[M].杨国枢; 陆洛; 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社会心理学.[M].杨宜音; 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  
儒家关系主义.[M].黄光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M].翟学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中国人新论.[M].李庆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  
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宋丽娜.华中科技大学.2011, 10
[9]   气论对于中国哲学的重要意义 [J].
李存山 .
哲学研究, 2012, (03) :38-48+127
[10]   论熟人社会的人情 [J].
贺雪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