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

被引:2
作者
李平秀
机构
[1]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
关键词
革命团体; 同盟会; 秘密会党; 天地会; 武装起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同盟会六次武装起义的分析,重新考察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之间的关系。本文视角有别于"孙中山中心史观"或"革命派中心史观",认为传统所谓"同时起义"和"粤桂滇三省起义的领导机关"并不符合历史情况。其次,促进起义开展的组织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孙中山等同盟会人士构成的"设计组织";天地会等秘密会党首领组成的"执行组织";华侨、日本后援者构成的"援助组织";有些清军将领及其所部组成的"辅助组织"。其中,设计组织应该对起义的失败负根本性责任。又次,这种武装起义的结构与同盟会的前身兴中会时期基本一致,均是以天地会等秘密会党首领为媒介形成同盟会与会党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秘密会党同样具有反抗清朝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8+160 +160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军国民教育会与同盟会的成立 [J].
沈寂 .
安徽史学, 2008, (01) :54-63
[2]   赵声评传 [J].
郭孝义 .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2) :39-54
[3]   关仁甫革命事略 [J].
玉军 ;
壮强 ;
善愚 .
八桂侨史, 1992, (02) :19-23
[4]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东会党 [J].
丁旭光 .
广东社会科学, 1988, (01) :89-96
[5]  
湘淮人物与晚清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湘潭大学曾国藩研究中心; 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  
海外洪门与辛亥革命.[M].孙昉; 刘旭华; 刘平; 王志芳; 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7]  
宋教仁集.[M].陈旭麓; 主编.中华书局.2011,
[8]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M].冯自由;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  
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M].蔡少卿;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  
刘揆一集.[M].饶怀民; 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