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的最新学说:快离解学说
被引:2
作者
:
颜文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颜文伟
机构
:
[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
:
上海精神医学
|
2001年
/ 02期
关键词
:
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
色胺;
双受体;
吲哚;
奥氮平;
多巴胺受体;
受体亲和力;
受体结合;
阴性症状;
促乳素;
催乳素;
学说;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
100602 ;
100706 ;
摘要
:
<正> 当初一看到抗精神病药的5羟色胺-多巴胺双受体(5HT2/D2)学说,我就觉得不敢苟同。因为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不坏,但它对5羟色胺受体却没有多少阻滞作用;舒必利是比较专一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不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也能治好精神分裂症;五氟利多对5羟色胺受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却能很好地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有些氯氮平治疗无效的病例,居然也能奏效。看来,‘抗精神病药之所以优越,其原委在于能够作用于5羟色胺和多巴胺两种受体’这种双受体学说,看来并不见得是真理。然而,前一时期,它却成了精神病学界的一股热流,不少药厂热衷于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eroquel: biochemical profile of a potential atypical antipsychotic[J] . Charles F. Saller,Andre I. Salama. Psychopharmacology . 1993 (2)
←
1
→
共 1 条
[1]
Seroquel: biochemical profile of a potential atypical antipsychotic[J] . Charles F. Saller,Andre I. Salama. Psychopharmacology . 1993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