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体系及北戴河海岸沉积环境标志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郑浚茂
孙永传
王德发
李蕙生
王世凤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
关键词
河口砂坝; 海岸沉积环境; 海滩砂; 三角洲; 河谷地貌; 槽状交错层理; 分支流; 石英颗粒; 滦河口; 北戴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史时期与现代的沉积作用是类同的,深刻认识了现代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解释古代沉积。近年来对现代沉积的广泛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对古代沉积作用及环境的认识。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东部古代的沉积环境,更好地预测有利于油气储集的砂岩体,加速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我们于1978—1979年曾二次对滦河及北戴河海岸现代沉积进行了观察研究。滦河为一中小型河流,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境内,流向东南,至乐亭县以东注入渤海,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泾流量为151亿立方米。它为一砂质性河流,年平均输砂量2450万吨。它也是一季节性河,7、8、9月为洪水期,占全年输砂量的97%,其中8月份占45%。根据地貌及水文特点,滦河大致可分为迁安县以上的上游支流河段,迁安至滦县间为中上游网状河段,滦县至乐亭县为中下游蛇曲河段,乐亭以下则进入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支流河,并向海域延伸,形成朵状三角洲(图1)。滦河发育有二级阶地,一阶地高出现代河床2—3米,二阶地高出18—25米。要正确判断环境,关键在于认识各个环境的成因标志。因此,我们的考察工作主要是研究滦河体系各种环境标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亚环境的沉积特点,为今后环境研究提供对比依据。环境标志的研究工作,首先在野外选择典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90+255 +255-25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陆源碎屑沉积环境.[M].[德]赖内克;[印度]辛格 著;陈昌明;李继亮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
[2]  
沉积岩成因.[M].[美]布拉特(H·Blatt)等 著;《沉积岩成验》翻译组 译.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