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

被引:22
作者
曾瑜皙
杨晓霞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扶贫路径; 渝东南民族地区;
D O I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4.03.01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位于渝东南地区的黔江、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石柱等一区五县,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贫困与旅游资源富集的孪生性致使旅游扶贫成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既具有旅游资源优势、"政策洼地"效应、旅游区位优势、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自然条件约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3223"战略路径:明确政府、企业、居民三角色定位;加强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扶贫、政府投资与民间融资两大结合;突出土家族、苗族两大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带动基础上,采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三种旅游扶贫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开发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框架 [J].
刘安全 ;
秦中应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0 (06) :59-67
[2]   试论旅游扶贫 [J].
魏小安 ;
李劲松 .
当代经济, 2009, (01) :98-99
[3]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和思考 [J].
冉雄伟 .
民族论坛, 2008, (01)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