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治理的法律道路——《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何遭遇“零适用”?

被引:26
作者
税兵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金会; 治理机制; 民法典; 非对称依赖; 多中心主义模式;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0.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2.182.1 [民政事业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选择财产权构造、绩效观察度、资源依赖度和公共关联度来建立基金会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就相关要素如何影响法律规范的配置进行了研究。对全国性基金会年报资料的研究表明,中国基金会与政府的"非对称依赖关系"正在被打破,政府同时是社会慈善市场的推动者、监管者和垄断者,由此需要导入司法审查,建立多中心主义的法律治理模式。首先,未来的中国民法典需要借助"转介条款"实现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的对接;其次,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的配置要以保护公众知情权为中心;最后,配置诱致性规范以激励基金会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研究 [J].
徐宇珊 .
公共管理学报, 2008, (01) :33-40+121
[2]   非营利法人解释 [J].
税兵 .
法学研究, 2007, (05) :66-74
[3]   基金会立法的缺陷与矫正 [J].
邓海峰 .
学会, 2005, (09) :32-34
[4]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J].
谢海定 .
法学研究, 2004, (02) :17-34
[5]  
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葛道顺等, 2009
[6]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团, 2009
[7]  
中国民间组织30年[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名, 2008
[8]  
民事立法与公私法的接轨[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苏永钦著, 2005
[9]  
民事主体理论与立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尹田著, 2003
[10]  
德国民法通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拉伦茨,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