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鄂东南铜矿集区土壤铜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11
作者
马振东
张凌
蒋敬业
向武
董勇
张丽春
乔胜英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铜矿集区; 区域铜土壤背景值; 铜污染; 长江中游; 湖北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2.01.014
中图分类号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控制铜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生代含铜花岗闪长岩是长江中游沿江铜矿集区内区域土壤铜污染的主要自然源。(2)矿集区内土壤铜污染主要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两类土壤污染在土壤全量铜、有效态铜和铜含量垂向分布及土壤pH、R(电导)等理化性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基底和花岗岩成矿元素丰度背景的研究 [J].
马振东 ;
张本仁 ;
蒋敬业 ;
单光祥 ;
徐启东 .
地质学报, 1998, (03) :267-275
[2]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形成机制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J].
马振东 ;
单光祥 .
矿床地质, 1997, (03) :34-43+51
[3]  
长江中游环境演化与防洪对策.[M].李长安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4]  
环境土壤学.[M].牟树森;青长乐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5]  
中国土壤环境容量.[M].夏增禄等著;.地震出版社.1992,
[6]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