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15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章清杞
杨仁崔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水稻新株型与粳/籼杂种源库特征与物质运转的研究 [J].
杨建昌 ;
张文虎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5) :511-518
[2]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J].
薛艳凤 ;
陆江锋 ;
吕川根 ;
金军 ;
邹江石 ;
朱庆森 .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2) :13-19
[3]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 [J].
严进明 ;
张荣铣 ;
焦德茂 ;
陈炳松 ;
张红生 .
作物学报, 2001, (02) :261-266
[4]   两系组合两优培九与三系组合Ⅱ优58后期光合生产特性比较研究 [J].
严斧 ;
李悦丰 ;
卓儒洞 .
杂交水稻, 2001, (01) :54-57
[5]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与源、库的关系 [J].
吕川根 ;
宗寿余 ;
赵凌 ;
王才林 ;
邹江石 .
江苏农业学报, 2000, (04) :193-196
[6]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J].
刘立军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35-40
[7]   两优培九在海南试验示范表现及配套技术 [J].
李科祥 .
杂交水稻, 2000, (01) :31-32
[8]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J].
肖应辉 ;
余铁桥 ;
陈立云 ;
唐湘如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3-5
[9]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生产优势及其分配状况的研究 [J].
张祖建 ;
杨建昌 ;
周春和 ;
郎有忠 ;
顾世梁 ;
曹显祖 ;
朱庆森 .
江苏农业研究, 1999, (01) :8-13
[10]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 [J].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张祖建 ;
郎有忠 ;
王学明 .
作物学报, 1998, (06) :78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