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院司法能动的社会效果研究——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例

被引:4
作者
徐道稳
机构
[1] 深圳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地方法院; 司法能动; 社会效果;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3.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105 ;
摘要
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幅增加给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工作量的增加,更来源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观。面对巨大的压力,在"能动司法"的理念指导下,基层法院建立了劳动争议司法提前介入制度,中、高级法院纷纷制定指导意见以回应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冲击。各级法院的能动措施对解决劳动争议、缓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压力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其导致的消极后果和溢出效应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由于法律相对社会情境的滞后性,法院确有必要以积极和能动的方式回应社会需求,但是无论如何,法院都要以"司法"的方式,而不是行政或立法的方式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劳动法.[M].关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送法下乡.[M].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   司法式立法及制度反思——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实施为分析样本 [J].
林峰 ;
王书成 .
法学, 2012, (03) :121-130
[5]   司法调解的生产机制——以个案为例的研究 [J].
武红羽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12 (06) :82-94
[6]   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意义分析 [J].
公丕祥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5) :100-109
[8]   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10, (04) :5-26
[9]   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司法哲学之可能走向 [J].
范进学 ;
冯静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2) :47-54+93+95
[10]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J].
杨建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