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变化的格局及耦合关系

被引:17
作者
马历 [1 ]
唐宏 [1 ,2 ]
冉瑞平 [1 ,2 ]
肖月洁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资源压力; 耕地利用效益; 耦合效应; 时空演变; 四川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3 ; 082802 ;
摘要
[目的]以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及耦合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水土资源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08、2011、2014年各市(州)4期水土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量化分析法和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及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从时间尺度看,水资源经济和技术发展压力逐渐减小,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595和0.007减小到2014年的-0.178和-0.033,人口和生态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7.314和-2.03增加到2014年的-6.035和-1.571,水资源综合压力有明显波动;从空间尺度看,水资源压力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川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2)各市(州)耕地利用效益从时间序列看,川南丘区和川西高原区耕地利用效益相对比较稳定,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区、攀西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则变化较大甚至有减小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土地利用效益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南丘陵区、川西北高原区。(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水资源综合压力与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资源人口压力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在置信度为0.01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560,呈现出较高的协调演进格局,耦合特征与前文水资源压力和耕地利用效益的分区格局基本一致;而耕地利用经济、生态效益与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间的相关性则表现为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人口、资源禀赋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J].
栾福超 ;
张郁 ;
刘岳琪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04) :30-35+82
[2]   基于可拓综合评价法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J].
杜俊平 ;
叶得明 ;
陈年来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12) :56-63
[3]   四川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 [J].
马历 ;
唐宏 ;
尹奇 ;
杨覃 ;
张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 (01) :136-146
[4]   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建设方案——以西北旱区为例 [J].
张青峰 ;
张翔 ;
田龙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09) :117-124
[5]   南充市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变 [J].
汤小波 ;
唐宏 ;
吴越 ;
马历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6, 33 (04) :497-504
[6]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 [J].
刘永强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666-679
[7]   东北地区乡村性评价及时空分异 [J].
孙玉 ;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研究, 2015, 34 (10) :1864-1874
[8]   水价政策对灌溉用水及种植收入的影响 [J].
刘莹 ;
黄季焜 ;
王金霞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4) :1375-1392
[9]   生态用地分类初步研究 [J].
龙花楼 ;
刘永强 ;
李婷婷 ;
王静 ;
刘爱霞 .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 (01) :1-7
[10]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J].
龙花楼 ;
刘永强 ;
李婷婷 ;
万军 .
经济地理, 2014, 34 (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