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架潮流沉积体系和模式

被引:50
作者
刘振夏
夏东兴
王揆洋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关键词
中国陆架; 潮流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全新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在1991年中法合作渤海潮流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陆架的水深地形、沉积地貌与潮流动力的关系,认为潮流对中国陆架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当潮流流速大于3节时,潮流的侵蚀作用是主要的,往复潮流多形成冲刷深槽,大大刷深了海峡或水道。当潮流流速1-3节时,潮流的沉积作用是主要的,多形成浅滩,即潮流沙脊和潮流沙席。以M2分潮椭率绝对值0.4为界,大于0.久者意味着潮流旋转性强,多形成潮流沙席;小于0.4者意味着潮流往复性强,多形成潮流沙脊。提出了我国邻近陆架发育了5个现代潮流沉积地貌体系:(1)黄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西朝鲜湾潮流沙脊和其南部的沙席两者组成;(2)渤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3)长江口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江苏滨外潮流沙脊和长江口浅滩潮流沙席组成;(4)台湾滨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台湾海峡冲刷槽、台湾浅滩沙脊、澎湖水道冲刷槽和台中浅滩沙席四者组成;(5)琼州海峡潮流沉积体系,它由琼州海峡冲刷槽、东浅滩沙脊和西浅滩沙脊三者组成。此外,在东海陆架上还有冰后期海侵早期形成的残留潮流沉积体系。全新世陆架浅海潮流沉积模式可分海峡一浅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 [J].
夏东兴,刘振夏,王揆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2) :86-92
[2]   渤海东部全新世潮流沉积体系 [J].
刘振夏 ;
夏东兴 ;
汤毓祥 ;
王揆洋 ;
S. Berne ;
T. Marsset ;
J. F. Bourillet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12) :1331-1338
[3]   东海陆架地貌特征 [J].
朱永其 ;
曾成开 ;
冯韵 .
东海海洋, 1984, (02) :1-13
[4]   潮流脊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条件 [J].
夏东兴 ;
刘振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3) :361-367
[5]   黄海M分潮的数值模拟 [J].
夏综万 ;
王锺桾 .
黄渤海海洋, 1984, (01) :1-7
[6]   潮流脊的初步研究 [J].
刘振夏 ;
夏东兴 .
海洋与湖沼, 1983, (03) :286-296